水是生命之源!
喝什么樣的水才**才健康?這種偽命題只有網上的偽“磚”家才去討論。
嚴格來說,只要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的水飲用是沒有問題的,不要迷信網上專家所說某種水含有的某些“有益”元素能給你帶來多少好處。相反,隨著工業化的推進,越來越多不應出現在的水中的物質反而常常成飲用水中的???。那么自來水為有哪一些物質是必然存在,哪一些又是不速之客呢?
首先是鈣/鎂離子,也稱為硬度,是水中必定存在的一個指標。只在采用天然水作為水源,水中就100%會存在硬度,只不過按區域或來源有大小之分,低的幾十PPM,高的幾百PPM,GB/5749中是有規定自來水硬度要小于450PPM,大部分地區的天然水源都會小于這個值,但是不排除個別地方的水硬度遠高于這個值。
其實,高硬度飲用水不至于出現飲水**問題,但是在日常生活中,過高硬度的水會卻帶來諸多不便,像水垢,水口感不佳等。
其次是余氯(消毒劑)殘留,這是**一個人為添加的物質,屬于必須有但不能太多的物質。其作用主要是控制**增加,保障供水過程水質**不超標,壞處就是有異味,可能會刺激皮膚,也可能與一些污染物反應生成有害物質,是一個典型的兩面派人物。
可以這么認為,在自來水出水龍頭之前,我們希望余氯是存在,但是在水出水龍頭之后就不太樂意看到這玩藝了。這個讓人愛恨有加的物質倒是很容易處理,市場上的凈水器或凈水水龍頭都可以將它輕松去掉。和余氯一樣的物質還是總余氯、二氧化氯、臭氧等,作用與余氯相似。
另外一類是氮類物質,常見的無機氮類化合物像亞硝酸鹽、氨氮、硝酸鹽,也是幾乎存在在自然界的水源中,特別是地表水。除亞硝酸鹽有強烈毒性外,氨氮與硝酸鹽氮沒有太強烈的毒性。在自來水中,這類物質在經過處理后含量不會很高,不足以產生有毒作用,即使是亞硝鹽也不會。但是作為水源雜質指標,往往能反應出水受污染的情況,特別是在工業發達地區的地表水,氮類指標可能會偏高。
金屬離子,這個就比較廣了,它們種類與含量或多或少,在存在各種水源中,像地下水常見的鐵、錳離子,地表水往往會因為污染帶來的各種金屬離子,銅、鎳、鉻、銀、鋁、鋅、汞、隔、鉛、砷等,金屬離子不會像有機物那樣能降解,特別是重金屬還容易富集在生物體中,所以一般不希望在自來水中少出現這類物質。
非金屬離子,像氟、氯、碳酸根、磷類、含硫類、氰等等。這類物質往往與人為污染有關,但是比起金屬離子,它們中有一些是可以自然降解,但是從飲用水**看,還少有為妙。
有機物類,多數屬于化工廠排放造成的,理所當然屬于不受待見的物質,像油污、苯類等,2014蘭州自來水苯含量超標事件中的主角就是這類物質了。
*后也是隱藏*深的一類,藥品、農藥、**等水中殘留,以前這些物質都不會存在,因為他們都是人工產品,不會出現在自然界的水中,但是隨著農業自動化發展,農田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會隨雨水滲到自然界中,肉類中的**會隨著人體的吸收排放轉移到自然界、各種**也會隨著丟棄與排泄物轉移到自然界,這些東西到了自然界會在水中富集,而且目前的檢測要求或國標對此類物質都不是很重視,是*值得警惕的飲水殺手。
飲水**是一個很大問題,過分敏感與視而不見都不是正確的態度。首先明確的是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GB5750的自來水即可作為飲水來源,如果經濟條件允許,可以考慮增加一臺合格的凈水設備,能夠為飲水**增加一道保障。另外也希望國家立法設立更高的水質**標準,將更多不受歡迎的水中物質拒之門外。